Ericson's blog Time is limited, To be a better better man

代理模式

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。代理结构图如下: Proxy Subject类,定义了RealSubject和Proxy的共用接口,这样就在任何使用RealSubject的地方都可以使用Proxy。代码如下:

abstract class Subject {
    public abstract void Request();
}
class RealSubject extends Subject {
    public void Request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真实的请求");
    }
}
class Proxy extends Subject {
    RealSubject realSubject;
    public void Request() {
        if(realSubject==null){
            realSubject=new RealSubject();
        }
        realSubject.Request();
    }
}

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:

  • 远程代理,也就是为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。这样可以隐藏一个对象存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
  • 虚拟代理,是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,通过它来存放实例化需要很长时间的真实对象
  • 安全代理,用来控制真实对象访问时的权限
  • 智能指引,是指当调用真实对象时,代理处理另外一些事

装饰者模式

装饰者模式,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,就增加功能来说,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。装饰者模式结构图如下所示: decorator Component是定义一个对象接口,可以给这些对象动态地添加职责。ConcreteComponent是定义了一个具体的对象,也可以给这个对象添加一些职责。Decorator,装饰抽象类,继承了Component。从外类来扩展Component类的功能,但对于Component来说,是无需知道Decorator的存在的。至于ConcreteDecoartor就是具体的装饰对象,起到给Component添加职责的功能。

Component类代码:

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{
  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();
}

ConcreteComponent类:

public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extends Component 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Operation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具体对象的操作");
    }
}

Decorator类代码:

public class Decorator extends Component {
    protected Component component;

    public void setComponent(Component component) {
        this.component = component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Operation() {
        if(component!=null)
            component.Operation();
    }
}

ConcreteDecorator类代码:

public class ConcreteDecoratorA extends Decorator {
    private String addedState;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Operation() {
        super.Operation();
        addedState="New State"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具体装饰对象A的操作");
    }
}

class ConcreteDecoratorB extends Decorator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Operation() {
        super.Operation();
        AddedBehavior(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具体装饰对象B的操作");
    }
    private void AddedBehavior(){

    }
}

如果只有一个ConcreteComponent类而没有抽象的Component类,那么Decorator类可以是ConcreteComponent的一个子类。如果只有一个ConcreteDecorator类,那么就没有必要建立一个单独的Decorator类,而可以把Decorator和ConcreteDecorator的责任合并成一个类。

装饰者是为已有功能动态的添加更多的功能的一种方式,当系统需要新功能的时候,是向旧的类中添加新的代码。这些新加的代码通常装饰了原有类的核心职责或主要行为。装饰者模式把每个要装饰的功能放在单独类中,并让这个类包装它所要装饰的对象,因此,当需要执行特殊行为时,客户代码就可以在运行时根据需要有选择地、按顺序地使用装饰功能包装对象。

装饰者模式优点:

  • 装饰者模式与继承关系的目的都要扩展对象的功能,但是装饰模式可以提供比继承更多的灵活性。装饰者模式允许系统动态决定“贴上”一个需要的“装饰”,或者除掉一个不需要的“装饰”。继承关系则不同,继承关系是静态的,它在系统运行前就决定了
  • 通过使用不同的具体装饰类以及这些装饰类的排列组合,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行为的组合

装饰者模式缺点: 由于使用装饰者模式,可以比使用继承关系需要较少数目的类。使用较少的类,当然使设计比较易于进行。但是,在另一个方面,使用装饰模式会产生比使用继承关系更多的对象。更多的对象会使得查错变得困难,特别是这些对象看上去都很相像。

装饰者模式就是尽量使用组合,而非使用继承。

依赖倒置原则

依赖倒置原则就是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,说白了,就是针对接口编程,而不要对实现编程。

  •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,两个都应该依赖抽象
  •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抽象

里氏替换原则就是一个软件实体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父类的话,那么一定适用于其子类,而且它察觉不出父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的区别。也就是说,在程序里面把父类替换成子类,程序的行为没有变化。

开放封闭原则

开放封闭原则是说软件实体应该可以扩展(类、模块、函数等待),但是不可以修改。开放封闭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所在,遵循这个原则可以带来面向对象技术所声称的巨大好处,也就是可维护、可扩展、可复用、灵活性好。开发人员应该仅对程序中呈现出频繁变化的那些部分做出抽象,然而,对于应用程序中的每个部分都刻意地进行抽象同样不是一个好主意。拒绝不成熟的抽象和抽象本身一样重要。

单一职责原则

单一职责原则就一个类而言,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。当一个类有多个动机促使它改变,则表明该类多于一个职责,则需要把这些职责分离为单一职责的类,有利于后期维护,扩展。